
孙佳昕——广外MTI复试状元,分享备考经验!
- 分类:学员心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19 14:4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孙佳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级国际会议传译证书班硕士 2019年广外MTI复试第一名,2019年广外高翻口译大赛第一名。持有CATTI二级口译及二级笔译证书,雅思听力9分、阅读8.5分。具有近二十万字笔译实践经验,擅长分析总结学习方法
孙佳昕——广外MTI复试状元,分享备考经验!
【概要描述】孙佳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级国际会议传译证书班硕士 2019年广外MTI复试第一名,2019年广外高翻口译大赛第一名。持有CATTI二级口译及二级笔译证书,雅思听力9分、阅读8.5分。具有近二十万字笔译实践经验,擅长分析总结学习方法
- 分类:学员心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19 14:43
- 访问量:
暑假已经来临,各位MTI考研的朋友们心仪院校的备考来到冲刺阶段。
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小马特地邀请了策马优秀学员给大家分享MTI考研备考经验。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 以下内容为孙同学的分享
每次看经验帖,总有一种感觉,好像“按照文章说的做,我就可以考上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有幸存者偏差,其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结果:不知道广外英语口译报考人数是多少,想想也应该有好几百吧。然而最后上线的只有寥寥十几人,而且压分+出成绩极晚,调剂机会很渺茫。
所以希望大家在考研择校时,反复衡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进步空间、学习能力、承担风险的意愿、抗压能力等因素。当然,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要轻易动摇啦,毕竟不试一下谁也不知道结果。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非英专,雅思7.5、二笔、二口,17年在策马翻译成都分部参加口译周末班,正式开始我的口译学习。2019年寒假也有幸担任策马翻译广州分部寒假集训班的助教,可以说是和策马有着不解之缘啦~
2019是二战,18年初试367,排名61,差两分进复试,19年初试364,排名第六,复试87.85,总分排名第一。
其实我初试分也不是很高,肯定比不上大神们,大家就取各家之长吧。
第一轮 8月底—10月初
练习材料:肖秀荣精讲精练+肖1000
练习流程:每天1~1.5h,看书——做知识框架——做题
看书注意细节内容,哲学部分注意联系实际案例进行理解,我在看书的时候为了保持专注,也一边理解一边做思维导图。
第二轮 10月初—11月中旬
练习材料:风中劲草+肖1000(我一战已经看了4遍肖1000,快吐了…所以二战第二轮买了徐涛800题来做)+肖秀荣时政
练习流程:每天1.5h,做题——订正——查书强化记忆
肖1000的题本来就很全面,刷一遍题相当于又看一遍书,这一遍要注意标注错题,方便再次复习。
第三轮 11月下旬—考试
练习材料:考点预测+肖四肖八+肖1000/徐涛800+各种模拟题选择题部分
练习流程:每天2-3h,1h选择题(回顾错题,后期做模拟套卷)1h背大题
在肖八出来以前,我先过了一遍考点预测(大题,先熟悉一下大题套话,后面背肖四肖八就比较容易),之后肖四肖八各背了2-3遍。
选择题刷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错题(包括不确定但是猜对了的题),把每一个选项正确/错误的原因搞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反复背反复梳理。
政治大题的答案基本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所以背的时候也要找到方法。我一般看到答案,首先划分层次,其次挖掘逻辑关系,再根据逻辑进行理解记忆,这其实类似于我们翻译的时候分析原文的方法。
PS:我选择题一般错题不多,背书速度也比较快,所以花的绝对时间不算很多,大家可能情况不同,耗时也不同。
基英备考方面,我基本就是从背单词、读外刊和写作练习三方面来准备的。
词汇方面,如果光靠刷单词书、单词软件储存了一堆消极词汇,却没有一个能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那就没有太大意义。要高效掌握单词,需要一些刻意练习,我总结出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解释,也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这个单词的意思;二是造句,看一看词典例句,再自己造几个类似的句子;三是联想,可以联想自己生活中和某个单词类似的情景,比如看到fling就可以想到丢石头、毕业丢帽子等等,如果感觉联想有困难,也可以把这个单词放到Bing/Google图片搜索里面搜一下。此外还需要反复记忆,每次回顾单词的时候也回顾一下自己造的句子。
其次是阅读外刊。无论大家是报班也好,还是自己读也好,一定要注意不能只是查查单词背背短语就了事。除了单词短语,我们还可以通过外刊积累背景知识和观点素材、学习写作思路和谋篇布局,还可以通过回译进一步了解中英文差异、积累地道表达。总之外刊读好了,阅读、写作、翻译、百科知识等等方面的能力都能提升。
第三是写作。练习写作不仅是为了应对基英的写作考试,更是练习我们的书面表达和逻辑能力,算是笔译的基础,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单词表达活用起来。大家如果能找到同学或者老师批改,那收获肯定会更大的。
我备考前期主要是精练写作,三天为一个周期,第一天选择话题自己写,写完之后放到Grammarly上面检查一下,第二天就这一话题进行拓展阅读,搜集观点素材、整理思路,第三天再把资料整合成一篇作文,并作为范文熟读。
最后一个月写作基本是练手,第一天写,第二天朗读、改错(朗读的过程中能发现很多细节错误或逻辑问题)。
此外我还背了大概十篇GRE Issue范文,主要是学习行文结构和逻辑。
总的来说,基英这一科考察的还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在多积累、多复习、多输出。
首先词条一定要注意积累,除了针对性背诵以外,平时遇到的词条也要及时录到anki或者quizlet(或者笔记本)里面,并且要反复复习。2019年考到的什么冲厕所那个词条,我就真的是以前上厕所的时候看到然后顺便记住的…
篇章翻译广外这两年都偏文学,我真的很不擅长…分数也很一般,推荐书单我会放到最后。
针对广外的翻译呢,推荐大家看一下2018年《中国翻译》的韩素音特刊,2018年的韩奖是广外承办的,所以参考译文和点评文章都是广外高翻老师写的,从英译汉汉译英两篇点评里面,大概可以看出老师们对翻译的评价标准(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改卷标准,不同类型的文章翻译标准也会有差异)。
比如,英译汉的译文评析强调“忠实”,“忠实体现文章的实质内容,乃至作者的文体和文风。”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译者一方面需要准确理解原文,尤其是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背景知识等等;另一方面需要注意表达,不要过度翻译,但也要包含完整的词义。“直译还是意译,取决于能否完整、准确地表达源语文本的意思,取决于“信”,而不是“达”或“雅”。”
汉译英,译文评析的标题就是“谈译者的逻辑介入和语篇连贯”,大家应该能体会到重点在哪里吧。
19年初试复试C-E的原文都算是记叙类散文,行文都是典型的中式思维,翻译的时候逻辑介入确实尤为重要。
做翻译练习的时候,大家注意一是要选好材料好文章,二是不要做机械练习,每次练习要给自己设定目标,练完后拓展反思,不要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19年百科名词解释部分画风突变,我可能有十个左右都不会,有两个留了空。但是巧的是什么呢,我在考研期间读过一点关于量子物理史的书,所以看到“薛定谔的猫”的时候真的差点叫出来……
所以建议大家在常规备考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多看看书,养成阅读习惯,当然最好是时评、科普、学科入门类的书,看到不了解的概念,都随手查一下,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条的意思。
大作文的话建议大家平时多读书多思考,19年考到的自媒体话题也是我考前看杂书的时候看到而且思考过的。另一方面就是练一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作文结构。
笔试包括cloze和篇章翻译,我练得不多,但其实cloze练了当没练…因为考题太难了!笔译也练得不多,但是考场上还是翻得很认真,尤其是汉译英,每句话都有仔细分析内在含义(也就是这句话换成人话应该怎么说)以及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关于面试环节的复述,先说一下我的练习流程:
听材料——复述第一遍——回听自己的录音,复述第二遍——再听材料,复述第三遍——如果不满意,继续第四遍、第五遍……
练习中,第一二遍重点是训练快速理解材料、抓主干划分结构的能力,第三四遍主要是练表达。
视译部分,练习流程:看材料——译第一遍并录音——再仔细读材料,回听录音,译第二遍——对比参考录音,抠问题
视译练习第一遍主要考验快速反应,译第二遍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更多时间思考如何更好处理译文。
视译的基础是笔译,到这时就会发现,当年的GWR没有白背。
总的来说,面试部分,关键就是要开口练、反复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