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冰洁——结缘策马,实战磨砺
- 分类:学员心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12 10:3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策马是真正地在为口译学习者提供一流教学资源以及实践和工作平台的翻译培训机构。正如策马董事长唐兴先生所说的,“扶学生一程,拉学生一把,我们是认真的。”学习交传和同传期间,哪怕是结课后,策马的老师们都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进步,常常是一有观摩或实践机会,就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相信很多在策马学习的小伙伴们都有同感。后来结实的同传班小伙伴们笑我是逢人就夸策马。是的,让更多有心学习口译,有志成为一名优秀口译员的小伙伴们了解策马,也许就是我可以感恩和报答策马的一种方式。
沈冰洁——结缘策马,实战磨砺
【概要描述】策马是真正地在为口译学习者提供一流教学资源以及实践和工作平台的翻译培训机构。正如策马董事长唐兴先生所说的,“扶学生一程,拉学生一把,我们是认真的。”学习交传和同传期间,哪怕是结课后,策马的老师们都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进步,常常是一有观摩或实践机会,就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相信很多在策马学习的小伙伴们都有同感。后来结实的同传班小伙伴们笑我是逢人就夸策马。是的,让更多有心学习口译,有志成为一名优秀口译员的小伙伴们了解策马,也许就是我可以感恩和报答策马的一种方式。
- 分类:学员心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12 10:39
- 访问量:
在策马的办学历程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学员,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所学,成功地在翻译行业站住了脚跟。
今天,要献给大家的是林博士同传班学员(二口持有者)沈冰洁的感言,看看她在那通电话后,是如何蜕变的:
我是策马的老学员Vera。我与策马的缘分开始于两年半前的一个电话。2014年4月,一直想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学习口译却又苦于没有好的老师的我从网上了解到了策马(上海) 翻译。电话那头声音温柔的老师(后来才知道她就是策马上海的Linda老师)在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介绍了适合我的周内交传课程。就是那通二十多分钟的电话,让我下定决心立马与当时任职英语老师的学校领导协商,每周请假三天,去上海学习交传。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我每周授课量不变,周二到周四在策马(上海)自费学习交传。策马译训师们都是一线译员,有着丰富的国际会议经验,讲解技巧的同时,也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在口译一线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虽然每周没有一天休息时间,但我在策马的每一天都倍感充实。与此同时,我也深感自己在口译上起步太晚,需要学习的还太多。
交传课结课后不久,在一次当时任职的学校举办的大型留学讲座中,我被领导临时叫去给外宾做主旨演讲的交传,紧张又兴奋的我,把过去两个月学习到的所有技能和技巧都调动起来。余光中,我看到坐在第一排的领导频频地点头,满意地微笑。就是这一次尝试,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站在口译现场,为嘉宾和观众服务的感觉。
2015年12月4日,我有幸得到策马提供的观摩机会,跟随策马的十位资深口译员来到常熟隆力奇集团总部。策马的十位口译员全程为2015年隆力奇年会提供6国语言的同传服务。那是一场十位译员同台,6国语言在会场得到自如转换的口译盛宴。记得那天的会场富丽堂皇,而我的目光却始终离不开那5个整齐排放的同传小黑箱。当译员流利又充满风度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时,我能感觉到,整个同传箱都好似在发光。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哪一天,我也能坐在这样的小黑箱里,为一场国际会议提供同传服务,那该是种怎样的美好呢!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身着薄西装走出会场的我,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可是心里,一股暖流在涌动。
幸运的是,我很快了解到,策马在寒暑假都开设同声传译课程,并由英国女王及首相首席中文翻译林超伦博士全程授课。于是,2015年寒假与2016年暑假,我两次报名学习了策马林博士同传班课程。林博士倾情分享了他早年勤奋学习的经历,鼓励我们这些口译小白脚踏实地地学习,教授给我们他多年同传教学中反复实践证明有效的同传技巧,也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短短11天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从第一天看到常见英文词组说不出来中文,到最后可以看着视频同传,这其中的奇妙之处,除非亲自经历,很难解释地明白。林博士在课程中一直教导我们,不管是做口笔译,还是做人,一定要学会反思和改进。这也引导我逐渐养成了习惯,只要是接了一个口译或笔译的任务,就会在任务进行中及时去记录发现的问题,自己存在的缺陷。任务结束后,会具体落实,到下次任务前,每一个缺陷做哪些事情来改进,从而更好得提供口译笔译服务。生活中亦是如此,为人处世,都要不断反思进步。
从感觉同传遥不可及,认为就算学了也不可能去做会,到第一次策马提供的同传实战机会,再到逐渐得到客户和听众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2014年选择策马,结缘策马,一切都不会发生,可能人生的道路也不会有这样的风景。
结课之后,我先后做过2016年策马全球口译峰会,某国际机构交流项目等同传会译。这周刚结束的某国际机构交流项目,是我收获特别丰富的一次。我接到的任务是陪同口译,而当我真正开始这两天的工作时,才发现实际上90%的时间是要做同声传译。与常规同传会议不同的是,因为那两天的会议安排是实地考察,所以没有同传的小黑箱,有的是类似导游使用的,带话筒的信号发射器。因为日程安排紧凑,如果是交传时间不够,所以我需要做的是全程通过这个发射器的话筒,给佩戴耳机和接收器的国际组织代表们提供同传服务。而更加有意思的是,因为其中有场会议是中方代表和该国际组织各国代表们进行圆桌讨论,所以给国际组织各国代表提供同传服务的同时,当国际组织代表们用英语发言时,我需要改用立式的话筒,再进行英到中的交传,让中方不会英文的代表可以全程参与讨论。此外,我又必须起到导游的作用,会议间歇活跃气氛和为代表们答疑解惑。这些角色时而交替,时而同时进行,真的让我学习到很多实战才能学到的技能和经验。
2015年5月,我也顺利通过了CATTI 二口的考试。这次能够通过二口,可以说最要感谢的是策马同传译训师林超伦博士。之前我也考过二口,但是口译实务部分,总是感觉到欠缺,却始终分析不出自己到底欠缺在哪里,只能告诉自己练得还不够。幸运的是,15年寒假的同传课期间,林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帮我们每个人分析了交传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并教导我们,只要练交传,就要拿出实战做会时的状态,要练就练真本事,从站姿,到记笔记,从使用笔记,到最终的delivery,都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模拟实战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再坐到考场内桌子前,就从容很多。当然我深知,通过二口只是一个开始,证书只能证明基础的能力,真正地去做交传同传,需要日复一日不断地踏实地学习与实践。在这里,我也想与那些对口译工作感兴趣,却犹豫不觉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的小伙伴们说,非英语专业,没有口译硕士学历这些通通都不是绊脚石,也不应该成为你说服自己不去尝试的借口。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向合作的资深译员学习,用实践与经验积累去弥补不足。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快地进步。而不去尝试,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梦想的职业可以给你的人生带来多少种可能。
最后还是想感谢策马。策马是真正地在为口译学习者提供一流教学资源以及实践和工作平台的翻译培训机构。正如策马董事长唐兴先生所说的,“扶学生一程,拉学生一把,我们是认真的。”学习交传和同传期间,哪怕是结课后,策马的老师们都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进步,常常是一有观摩或实践机会,就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相信很多在策马学习的小伙伴们都有同感。后来结实的同传班小伙伴们笑我是逢人就夸策马。是的,让更多有心学习口译,有志成为一名优秀口译员的小伙伴们了解策马,也许就是我可以感恩和报答策马的一种方式。
看完沈冰洁的感言,心中不免感慨,有时候命运的转折如此恰巧,两年前的一通电话,两年前的一次决定,成功的种子就此埋下,生根发芽。在此希望沈同学在此后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理想,越走越远。也希望其他学员能向沈学姐学习,成功既在远方。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